30 Oct
今年丹娜絲颱風對麻豆文旦柚造成了嚴重損害,導致九成以上的文旦落果。面對這場農業損失,不同世代的柚農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。
傳統思維:老農選擇認賠與等待
面對大量的落果,許多資深老農遵循傳統慣例,認為因天災而落地的果實已無販售價值,只能選擇認賠,並等待來年重新開始。他們認為這是天災,需要接受命運並遵循農業既有的循環。

青年行動:不認命的加工突破
然而,我們這一代年輕的青農們則基於經濟壓力與資源再利用的考量,不願輕易放棄這些健康的落果。我們認為必須為生計找出路,因此決定將這些無法作為鮮果出售的文旦,投入加工領域。
這種「不認命」的積極態度,與老農的傳統做法產生了立場差異,雙方對處理落果的觀念產生了爭議。

危機轉機:共同努力的加工成果
儘管面對內部意見的分歧,青農們仍舊合作努力,將危機視為轉機。我們利用文旦的柚皮進行研發,成功克服了技術上的難題,最終將風災的落果原料轉化為獨特的加工產品—「柚皮黑糖磚」。
「柚皮黑糖磚」的產出,不僅是青農們積極面對困境、共同努力的成果,也為受損的麻豆文旦產業提供了創新和轉型的新方向。這證明了在極端氣候和農業衝擊下,加工應用能為農產品創造出新的價值。
